来源:东方网 2024年12月30日
标题:新乐吟古韵,新声诵古情
12月23日,一场以“古韵新声”为题的古诗文音乐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小音乐厅拉开帷幕,使古诗文在隆冬时节绽放了蓬勃生机。本场音乐会是师大音乐学院2024级研究生课程《汉语古诗文入乐吟唱的理论与实践》的结课音乐会,课程由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红杰教授开设,旨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吟唱练习及组合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汉语古诗文的入乐吟唱方法,并鼓励学生遵循诗文声韵特质,依照“依字行腔”的传统声乐法则为古诗文注调谱曲,让188比分直播青年学子领悟汉语古诗文蕴含的音乐美。
“古韵新声”音乐会由孙红杰教授精心策划,以选修此课的硕士研究生为创演主体,选取十三首经典诗词进行演绎。其中十首是学生们依托老师原创曲调创编而成的作品,三首是学生们的原创作品。师生协同创演,将古代诗作带至现代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音乐会共分为三个篇章,以诗乐为引,带领观众依次观赏了三种风格不同的诗韵画卷。
第一幕“辗转相思夜月深”以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开篇,以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交替的形式将原诗的思乡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则把西洋乐器与古典诗词进行了精妙结合,大提琴低沉浑厚的音色与学生们的吟唱相辅相成,将听众引入了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悠远意境。而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则在乐曲起始部分切题地模拟了秋风意象,引人入境。琵琶、萧的伴奏更是点睛之笔,平添一丝古韵,生动演绎出了诗人旅居他乡的凄苦无奈之情。三首作品各具特色,共同勾勒出一幅寂寥月夜的唯美图景。
第二幕“愁云潇潇何处去”呈现了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王瀚的《凉州词》、林升的《题临安邸》和赵师秀的《有约》这四首曲目,学生们构思巧妙,编排新颖,将诗作的情形意蕴生动呈现。在这一幕中,听众们沿着音乐的旋律溯洄至数百年前,身临其境般和古人一齐悲叹逝去春日、赞叹沙场将士的英勇无畏、为国难愤懑伤怀、领略夜下独坐的恬淡闲愁。每首乐曲情感饱满,诗韵浓厚,令人沉浸于诗乐交融的艺术氛围中。
第三幕“雪过悄然风又绿”将前两幕的寂寥愁绪一同拂去,以卢梅坡的《雪梅·其一》开幕,学生们通过全新的创编,在乐声中唱诵出冬梅的不畏严寒之势,临霜傲骨之姿。而杜牧的《江南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紧随其后,如同雪过冬去后的第一缕春风,将新生的温暖与盎然春意一起呈现。杜甫的《绝句》、北朝的《敕勒歌》以及王昌龄的《采莲曲》各曲,在诗韵雅乐中把盛春的昂扬生机引向高潮,整场音乐会在饱含古韵与希望的乐声中落幕。
“吟诗入乐”这一将古诗文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为古诗文的传承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现代听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窗口。音乐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拥有包罗万象、触及万千的能力,能够将古诗文的文化意蕴融贯其中,从而使这些经典之作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打动现代人的心灵。此外,诗乐相结合的形式还使得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和强化,听众能够在听觉的享受中更深入地体会诗文的内涵。孙红杰教授将这种多感官的艺术体验引入课堂的同时带至舞台,既使得古诗文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为古诗文的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彰显时代特色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古典文化绽放出具有现代色彩的崭新光芒。
本场音乐会以音乐为媒,将汉语古诗文以“活”态呈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与心灵的双重享受。这不仅是一次原创的古诗文入乐表演形式,更是一次彰显文化自信的艺术实践课,对经典古诗文,乃至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和弘扬无疑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412/30/WS67724a61a310b59111dab91e.html